首页 > 读 文 > 又一年,又一天---产品管理诞生92周年随笔
2023
05-10

又一年,又一天---产品管理诞生92周年随笔

2017年的5月13日,作为一名产品管理者,为了纪念产品管理诞生86年,写了一篇文章《那一年,那一天》。

2021年5月13日,我还是一名产品管理者,为了纪念产品管理诞生90周年,又写了一篇文章《老麦给产品管理提供了如此大的想象空间,我们却掠影浮光 ---产品管理诞生90周年记》。

2023年的5月13日也即将到来,去年没有写,想着今年怎么也得补上一篇才行,写点什么来纪念产品管理诞生92年呢?

就从老麦离开宝洁后说起吧!

话说老麦离开宝洁后,干了一届国防部长,然后在他的主导下,完成了他创建和管理的最后一个品牌-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这似乎也证明所有的产品经理都注定是伟大的,真的。

离开政界后,他又到了教育界,具体说就是去了斯坦福大学做了一名顾问,估计老麦本想着在斯坦福享享清福,终此一生,但是没想到的是,有两个学生在他的产品管理思想的影响下开创了一番不世的伟业。

这俩学生一个叫Bill Hewlett,一个叫David Packard,好吧,各位已经知道这俩学生是什么人物了,没错,就是惠普的两个创始人。

老麦的产品管理思想对他俩的具体影响是什么呢?

惠普之所以成为许多企业的学习对象,是因为从1943年到1993年期间,它保持了不间断的每年20%的增长记录,而在1995年出版的《惠普之道(The Hewlett-Packard Way)》一书中,将此伟迹归功于他们对“产品管理”思想的理解和运用。

Hewlett和Packard将“品牌人”的精神解释为将决策尽可能地贴近客户,使产品经理成为公司内客户的代言人

此外,还有对企业架构的影响,比方说引入部门结构,每个产品组都成为一个自我维持的组织,负责开发,制造和营销他们负责的产品,一旦一个部门的规模超过500人,它就会被拆分,以保持其规模。

这事实上就是产品管理组的前身,当然,现在我们的产品管理组会更加丰富,基本包括产品团队(PT),产品趋势分析小组(PTAG)和产品管理小组(PMG)。

不要以为美国企业创造的管理思想就只适合美国本土企业,和美国隔太平洋相望的日本,战后经济开始快速发展,但是受限于资源和资金的短缺,日本企业提出了Just-In-Time的生产模式。

其中有俩人需要重点介绍一下,一个是Taiichi Ohno,另一个是Eiji Toyoda。

前者中文叫大野耐一,著名的丰田生产方式的创始人,被日本人称为:“日本复活之父”、“生产管理的教父”、“穿着工装的圣贤”。

后者从名字可以看出,他一定和丰田有关系,没错,他就是丰田创始人的侄子,丰田英二,最终成为了丰田汽车的首席执行官和董事长。

他俩对日本制造企业甚至全球制造企业的伟大贡献在于,他们经过30多年的持续改进,开发了丰田生产系统(Toyota Production System)和丰田之道(Toyota Way)。

他们不仅关注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浪费,还关注任何现代产品经理都会认可的两个重要原则:

1、持续改进(kaizen),简单说,就是在不断推动创新和进化的同时,持续改进业务;

2、源氏玄学(genchi genbutsu),简单说,就是从源头上寻找事实,做出正确决策。

持续改进对产品经理是什么,用现在的话说,不就是“小步快跑,不断迭代”,源氏玄学对产品经理又是什么,用现在的话说,不就是“基于客户的问题构建合理的解决方案”。

说个例子:

丰田在应用这俩原则的过程中有过这么一件事。

有个丰田的工程师叫Yuji Yokoya,他负责为北美市场设计新一代的丰田Sienna小型货车。他不只是在内部仔细研究关于老款车型的数据和反馈,也不只是简单地与现有客户交谈,他驾驶着一辆Sienna横跨美国,从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到墨西哥边境,从佛罗里达到加利福尼亚,行程超过53,000英里。

他所学到的东西导致了新车型的重大改进,并重新取得了销售成功。

结合这个真实的案例,其实丰田这俩原则归到产品管理上,不就是“产品探索(Product Discovery)”嘛!

也就是说,Just-In-Time的生产模式中也容纳了产品管理的部分经典思想。

随着太平洋洋流的再次回流,当Just-In-Time来到西方时,惠普公司又是最早从中认识到其价值并接受它的公司之一。

惠普公司把这些思想归纳为三点:

1)以客户为中心;2)以品牌为导向;3)以精益生产为核心。

咱们就说,这仨思想哪一个和产品管理能脱离了关系?

随后,这仨思想迅速渗透到不断发展的硅谷各个企业中,从此,产品管理蔓延到每一个硬件和软件公司中,然后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

因此,我说,现在已经不是讨论企业是否需要构建产品管理,而是怎么构建的情况了。

当然,不只是老麦(终于又回到他身上了,,没法,他的贡献太大,不绕这么大个弯回不来),所有负责任的产品管理大家都不会给你一个标准的构建解决方案,而是需要企业和产品经理一起来探讨和研究自己的企业怎么构建才是合适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看下图:

2011年,科技漫画家Manu Cornet画了一张漫画,以呈现顶级科技公司组织架构的本质。

亚马逊,等级森严,且有序;谷歌,产品部门之间相互交错且混乱;脸书,架构分散,就像一张网;微软:各自为政,甚至各自为敌;苹果:一个人说了算,那个人是谁,都知道;甲骨文:臃肿的法务部门让其不像一家软件公司,而是一家律所。

公司架构的事咱们先放一边,我想强调的是之所以有这样,那样的公司架构,其实和领导人的风格有直接关系,而领导人的风格又会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是形成不同企业架构的关键因素之一。

比方说,谷歌的CEO,劈柴(Sundar Pichai),苹果的CEO库克,微软的CEO纳德拉,这仨大佬,其中俩有产品背景(劈柴和纳德拉),但是自从它俩正式执掌企业后,这几年谷歌和微软在业内的地位似乎调了个头,尤其是在AI兴盛的这二年,微软显然在这个领域势压谷歌一头,你说那苹果呢?你是说Siri吗?不好意思,内部消息,““苹果内部员工都嫌弃Siri”,呵呵!

这些消息网上一搜一大片,大家有兴趣可以慢慢看,其实我想引出一个观点和大家分享一下:

如果让你去领导一家企业,你会构建何种的企业文化,进而构建什么样的企业架构让企业保持健康和持久的发展?

有朋友会说了,这是不是有点太远了?

远吗?我觉得一点不远。

1)不谈领导企业,就说领导你的产品团队,同样需要你做这样的思考?

2)产品管理发展了92年了,远的不说,就说提到的的这三位,他们也是从基层做起,一步步走上职业巅峰的,国内发展了也有快30年了,我身边也有一些朋友逐渐做到了这个层级,很多现在觉得远的朋友迟早有一天会面临这样的挑战,毕竟时间到了!

归纳起来,其实本文就是一个意思:

前辈们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财富,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挑战,他们告诉我们的,我们得思考如何适应现在的环境,他们没有告诉我们的,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实践。

产品管理的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产品管理者能够在不同的时期被不断的重新定义,而这就给我们提供了持续的挑战---如何在新的时期带领产品和公司走向成功!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